|
|
混凝土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研究进展 |
蒋明月1 史庆轩1,2 景烜光1 赵元浩1 陶中源1 |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55 |
|
State-of-the-art on punching shear capacity of concrete slab-column connections |
Jiang Mingyue1 Shi Qingxuan1,2 Jing Xuanguang1 Zhao Yuanhao1 Tao Zhongyuan1 |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2. Key Lab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Earthquake Resistan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
[1] |
张清华 唐琨 崔闯 马燕 袁晓鹏 李亚鹏. 钢结构疲劳的“模-数”融合驱动理论模型与性能确定方法——以腐蚀疲劳问题为例[J]. 土木工程学报, 2025, 58(7): 1-13,27. |
[2] |
薛建阳 张炜 张翀 赵飞. 型钢混凝土T形柱-钢筋混凝土板新型节点冲切性能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 56(6): 1-13. |
[3] |
贾布裕 陈扬文 颜全胜 罗宇蕃 余晓琳. 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研究综述[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 56(12): 132-155. |
[4] |
曾滨 徐曼 许庆. 预应力筋/索非线性疲劳-松弛应力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J]. 土木工程学报, 2022, 55(9): 1-8. |
[5] |
吴亚杰 宋晓滨 顾祥林. 基于摇摆与剪切协同的柱脚叉接木框架抗侧荷载-位移曲线模型[J]. 土木工程学报, 2021, 54(12): 32-40. |
[6] |
严健 何川 周子寒 寇昊 马杲宇. 寒区裂隙冻岩隧道岩-水-冰力原位测试及冻胀力模型[J]. 土木工程学报, 2020, 53(S1): 300-305, 311. |
[7] |
何文福 李雪 许浩 刘文光 冯德民. 高层隔震结构提离摇摆耦合理论模型及振动台试验验证[J]. 土木工程学报, 2020, 53(3): 19-27. |
[8] |
周航 孔纲强 崔允亮. #br#
基于透明土的XCC桩沉桩挤土效应模型试验及其理论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7, 50(7): 99-109. |
[9] |
端茂军 魏洋 李国芬 王序. 考虑混凝土贡献的修正变角桁架模型[J]. 土木工程学报, 2017, 50(6): 42-49. |
[10] |
易伟建 邹品增 邓 清. 柱截面形状对板柱节点受冲切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6, 49(5): 87-9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