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地下结构整体损伤表征的复合地震动参数构造及其性能验证 |
陈之毅 余伟 刘志谦 |
同济大学,上海200082 |
|
Constru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composite intensity measure representing the overall damage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
Chen Zhiyi Yu Wei Liu Zhiqian |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2, China |
|
摘要 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同的输入地震动引起的地下结构响应有显著差异,因此,合理通过地震动参数选择输入地震动是正确开展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前提。针对单一地震动参数难以表征地下结构地震动潜在破坏势问题,文章构造了能更好表征地下结构损伤破坏的复合地震动参数。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提出基于变形与滞回耗能的地下结构整体损伤指标作为结构需求参数,以定量化评估地下结构的整体破坏状态。选取64条真实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开展四层三跨地铁车站地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供的数据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从统计角度构造复合地震动参数。最后,选用100条真实地震动记录开展两层三跨地铁车站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文章所构造的复合地震动参数进行验证。对比分析复合地震动参数、12个常用地震动参数与地下结构整体损伤指数的回归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复合地震动参数与结构需求数之间具有更好拟合优度值,其Pearson相关性、有效性也优于单一地震动参数。
|
|
关键词 :
地下结构,
复合地震动参数,
整体损伤指数,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偏最小二乘,
回归分析
|
|
[1] |
张中杰 刘磊 时振昊 姚钧天 王浩然 黄茂松. 含桩基础地下结构的软黏土场地震陷数值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 56(S2): 163-169. |
[2] |
张卜 姬若愚 钟紫蓝 卢立东 杜修力. 穿越岩土交界面竖井衬砌壁厚对其水平地震响应影响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2, 55(S1): 250-256. |
[3] |
洪娜 陈清军 杜永峰 赵志鹏. 面向地下结构-土-地表隔震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性能评估框架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2, 55(S1): 160-167. |
[4] |
张超 刘拯安 郎志雄 陈仁朋. 近接工程建设荷载的数字孪生试验方法[J]. 土木工程学报, 2022, 55(7): 121-128. |
[5] |
谢渊 高玮 汪义伟 陈新 葛双双 王森. 基于哈里斯鹰优化遗传规划的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硫酸盐腐蚀寿命预测[J]. 土木工程学报, 2022, 55(4): 33-41. |
[6] |
周振梁 李宗林 郭震 张立龙 肖海晖. TBM掘进参数分布规律及高效掘进技术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1, 54(S): 121-130, 148. |
[7] |
黄茂松 边学成 陈育民 王睿 顾晓强 周燕国.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J]. 土木工程学报, 2020, 53(8): 64-86. |
[8] |
杨秀仁 林放 黄美群. 地铁车站预制装配式结构注浆式#br# 单榫接头抗弯刚度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0, 53(3): 38-43. |
[9] |
木林隆 王 乐 李 杰 康景文 杜 超. 地下结构对地下水渗流场水位改变的数值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19, 52(S1): 78-84. |
[10] |
刘晶波 王东洋 谭 辉 李述涛 宝 鑫. 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理论推导及一致性证明[J]. 土木工程学报, 2019, 52(8): 18-23. |
[11] |
杜修力 康凯丽 许紫刚 李洋 许成顺.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特征及规律[J]. 土木工程学报, 2018, 51(7): 11-21. |
[12] |
季静 刘寒 陈彬彬. 基于试验的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指标限值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7, 50(6): 1-10. |
[13] |
刘晶波 谭辉 张小波 王东洋 王文晖. 不同规范中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位移法对比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7, 50(2): 1-8. |
[14] |
谷音 吴怀强 林颖清 卓卫东. 考虑地震动空间非一致性的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试验数值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6, 49(S2): 63-6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