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循环扭剪荷载下砂性土孔隙水压力生成影响因素和本构模型的研究 |
王亚宁1 孙风伯1 赖莹2 黄蕴晗3 张静涛1 |
1.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100160
2.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27
3. 江苏海洋大学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 连云港 222005 |
|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nstitutive models of pore water pressure generation in sandy soil under cyclic torsional shear loads |
Wang Yaning1 Sun Fengbo1 Lai Ying2 Huang Yunhan3 Zhang Jingtao1 |
1.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Beijing 100160, China
2. MOE Key Laboratory of Soft Soils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3. School of Civil and Ocean Engineering,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Lianyungang 222005, China |
[1] |
梁泽田 郑山锁 刘晓航 胡文乐 杜宜阳 宋枳含. 弱渗透性土中地下结构承受水压规律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4, 57(8): 83-96. |
[2] |
张利朋 谢启芳 刘伊津 吴亚杰. 循环荷载作用下木材顺纹受力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4, 57(3): 42-58. |
[3] |
周佳锦 马俊杰 俞建霖 龚晓南 张日红. 静钻根植桩施工环境效应现场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4, 57(3): 93-101. |
[4] |
袁野 张其林 罗晓群 顾锐杰 黄永. STFE膜材力学试验与材料本构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4, 57(10): 11-24. |
[5] |
邵龙潭 吴雪晴 田筱剑 郭晓霞 陈之祥. 基于图像测量三轴试验的土的本构模型构建方法[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 56(S2): 11-19. |
[6] |
张利朋 谢启芳 刘伊津 张保壮 吴亚杰. 考虑地震应变率效应的木材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数值实现[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 56(3): 22-31, 43. |
[7] |
黄谢平 孔祥振 陈祖煜 方秦.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两类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对比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22, 55(8): 35-45. |
[8] |
许成顺 王冰 杜修力 岳冲 杨钰荣. 循环加载频率对砂土液化模式的影响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1, 54(11): 109-118. |
[9] |
戎翀 史庆轩. 钢桁架约束混凝土组合柱约束机理及截面曲率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21, 54(1): 49-61. |
[10] |
许成顺 潘霞 冯超群 杜修力 徐佳琳. 液化循环流动土体动剪切特性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0, 53(3): 95-102. |
[11] |
肖建庄 王春晖 郑振鹏 肖绪文. 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J]. 土木工程学报, 2020, 53(11): 46-54. |
[12] |
杨 涛 裴永盛. 桩承式路堤土拱数值模拟中路堤土本构模型的选择[J]. 土木工程学报, 2019, 52(S2): 7-13. |
[13] |
吴雷晔 朱 斌 陈仁朋 孔德琼. 波浪-海床-结构物相互作用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J]. 土木工程学报, 2019, 52(S2): 186-192. |
[14] |
李忠友 刘元雪 姚志华 徐 旭 武银凤. 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混凝土力学损伤模型[J]. 土木工程学报, 2019, 52(S1): 23-30. |
[15] |
包小华 刘志鹏 徐长节 苏 栋 明海燕 谢雄耀. 可液化地基单桩基础离心机模型试验的三维数值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19, 52(S1): 53-6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