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岩土工程三角形”——译与议  
  					  										
						杜斌1  高文生1  李广信2  秋仁东1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基基础研究所,北京100013  
										
						 
   										
    					Understanding the geotechnical triangle-translation & discussion  
  					  					  					
						Du Bin1  Gao Wensheng1  Li Guangxin2  Qiu Rendong1  
					 
															
						1. Institute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Beijing 100013, China    
									
				
				
					
						
							
								
									
										
											
                        					 
												
													
													    
													    	
									 
								 
								
																										
													    
													    		                            						                            																	    摘要  由Burland提出并经不断演进的“岩土工程三角形”,既是一个反映岩土工程各项工作内容的图示化框架,也是一个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思维框架。岩土工程三角形由4个要素构成:①地层剖面;②量测到的特性;③合适的模型;④经验。其中,前三个要素分别构成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而经验占据三角形的中心,并与顶点相连。成功的岩土工程必须考虑岩土工程三角形中的各个要素,并使其保持“平衡”。将岩土工程三角形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可进一步扩展其外延。文章旨在结合中文语境,对岩土工程三角形的核心思想进行剖析和阐释,力图更加准确地展现原作的意思表达,助力掌握这一具有实用价值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  :
																																																																岩土工程三角形 , 
																																																																	 成熟的经验 , 
																																																																	 框架  
																																  
															 
																																																								
														
															
															    															        
															    															    															 
														 
														 																											    																											
													
												 
												
												
												
													
														
															
																
																																																																																																										
																					[1] 
																					李易凡 王雨伦 赵继之 庄亮东 吴桢灏. 带竖向连梁的偏心支撑组合框架理论研究  
																				 
																																																																																																																																																
																					[2] 
																					龙卫国 李秋稷 刘宜丰 鲁纹帆 欧加加. 不同端柱截面的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墙抗侧性能试验与剪切刚度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3] 
																					杨佑发 金鸿慎 刘议蓬. 考虑SSI效应的山地掉层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分析  
																				 
																																																																																																																																																
																					[4] 
																					谢启芳 张毅 闫竹玲 张利朋 吴亚杰. 木质摩擦转动节点连接胶合木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5] 
																					杨建晖 戴自航 王治军 侯大勇. 考虑摩阻力和轴向荷载影响的边坡锚固框架简化有限元计算  
																				 
																																																																																																																																																
																					[6] 
																					张锡治 李星乾 章少华 张天鹤 王涛 黄世敏. 带竖缝混凝土墙的装配式框架消能子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7] 
																					潘毅 易督航 游文龙 范元青 林旭川. 泸县6.0级地震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8] 
																					邢国华 王志萌 秦拥军 黄娇 范玺.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9] 
																					王明谦 许清风 冷予冰 张富文 陈溪 陈玲珠. 高层胶合木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10] 
																					陈超 李晓军 武威 芮易 李华明 朱合华. 基于iS3的隧道智能建造系统及其应用  
																				 
																																																																																																																																																
																					[11] 
																					李涛 李晓军 徐博 张琦. 地下工程数字孪生研究进展与若干关键理论技术  
																				 
																																																																																																																																																
																					[12] 
																					袁书成 林海锋 朱占元 邹祖银 梁危. 现浇构造柱对砌体填充墙钢框架抗震性能影响  
																				 
																																																																																																																																																
																					[13] 
																					马哲昊 张纪刚 李芦钰 陈德刚 赵国良. 基于人工消能塑性铰的装配式RC框架-摇摆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14] 
																					吕大刚 王丛 乔卓琦. 采用不同目标谱的RC框架结构一致地震倒塌风险评价  
																				 
																																																																																																																																																
																					[15] 
																					季静 陈熹俊 林翰彬 吴梓楠 韩小雷. 基于构件性能的区域RC框架结构地震损伤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