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协同减震原理与效果分析 |
周云1 陈松根2 黄 群2 何志明1 游浩钢1 曾振炜1 |
1. 广州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2. 汕头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汕头515000 |
|
Principles and effectiveness of a collaborative seismic-mitigation system for main and support structures |
Zhou Yun1 Chen Songgen2 Huang Qun2 He Zhiming1 You Haogang1 Zeng Zhenwei1 |
1.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2. Shantou Jian’an (Group) Co., Ltd., Shantou 515000, China |
[1] |
冯欢 周方圆 吕云辉. 新型蝶形金属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及其应用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4, 57(5): 15-26, 85. |
[2] |
郭景琢 李昕昊 程雪松 裴昊田 王玉萍 郑刚. 基坑斜直组合倾斜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 56(8): 153-163. |
[3] |
陈才华 张宏 董皓 熊羽豪 郝玮 崔明哲. 采用黏滞阻尼伸臂桁架的超高层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3, 56(3): 9-21. |
[4] |
王梁坤 施卫星 周颖. 半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对非线性结构的减震控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2, 55(S1): 83-91. |
[5] |
吴山 何浩祥 兰炳稷 周宏宇. 多阶段屈服及失效型金属套管阻尼器性能试验及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22, 55(12): 36-46. |
[6] |
杨朋超 薛松涛 谢丽宇. 消能减震建筑结构的贝叶斯有限元模型修正[J]. 土木工程学报, 2021, 54(S): 13-19, 47. |
[7] |
董建华 包万飞. 框架免动力加速对流锚杆多年冻土#br#
边坡支护结构的提出及理论计算方法[J]. 土木工程学报, 2021, 54(1): 116-133. |
[8] |
王健泽 刘恺 李昂 戴靠山 尹业先 李家宏 张瑞甫.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火电厂主厂房减隔#br#
震体系抗震性能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20, 53(S2): 227-232, 264. |
[9] |
叶帅华 李德鹏. 复杂环境下深大基坑开挖监测与数值模拟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19, 52(S2): 117-126. |
[10] |
房晓俊 周 云 张 超. 采用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减震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18, 51(S2): 1-6, 13. |
[11] |
刘晓刚 樊健生 聂建国 岳清瑞. 剪切型消能连梁的塑性强化特性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7, 50(3): 1-11. |
[12] |
种迅 方宜成 蒋庆 叶献国 樊骅 邢伟 邵徽斌. 嵌入式基础叠合式地下室外墙板受力性能与嵌入深度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7, 50(3): 44-53. |
[13] |
刘晓刚 李连友 聂鑫 樊健生. 组合式消能减震墩柱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7, 50(2): 73-81. |
[14] |
周云 卢德辉 张敏. 钢管铅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7, 50(1): 46-52. |
[15] |
翁大根 李超 胡岫岩 罗浩 张瑞甫. 减震结构基于模态阻尼耗能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J]. 土木工程学报, 2016, 49(S1): 19-24. |
|
|
|
|